每一個愛情故事都是潛在的悲劇,
每一次失去都是新人生的起點。
「傷慟」是人類問題,不是醫學問題。
《回憶的餘燼》、《福婁拜的鸚鵡》作者
「心靈魔術師」拔恩斯解剖生死傷懷之書
◎ 郭強生專文導讀
◎ 《丹麥女孩》主角盛讚
推薦(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)|李明璁(社會學家‧作家)、沈清楷(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)、房慧真(作家‧記者)、陳(木百)青(作家)、陳雪(作家)、童偉格(作家)、馮品佳(交通大學外文系講座教授)、黃崇凱(作家)、楊照(作家)、蔡秀枝(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)、鄧宜菁(清華大學英語教學系副教授)、鄧鴻樹(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助理教授)
那些爭相登上熱氣球的人,為了用上帝的高度鳥瞰自己。
那些愛得刻骨銘心的人,不再嚮往高飛,只願在地面日夜廝守。
失去愛妻的他為了理解自己胸中那股椎心刺痛,於是提筆書寫他們的事。
他不明白人們為什麼總問「你好一點了嗎」,難道悲傷能夠「痊癒」或「恢復」?
他也無法說明「死亡」並非消失,而是另一種存在,持續帶來新痛楚。
他說哀悼帶人前往遠方,傷慟卻讓人持續下墜,先是在生活裡下墜,接著在夢裡、在記憶裡……
有「心靈魔術師」之稱的文學名家拔恩斯以紀實與虛構交雜,從真實歷史人物時真時虛的故事,到最後一段自身親歷的傷逝之路,精巧構造三段式深入「傷慟」的心靈旅程。從求知若渴、登高望遠的視野,轉入只想與摯愛廝守的踏實狀態,到痛失摯愛之後墜入幽暗深淵,在愛妻離世數年之後,拔恩斯以「傷慟」作為衡量人生的尺標,開展一幅以高度為座標的生命圖像,將自身當成解剖標本,時而俯瞰、時而回望,細細剖切傷慟直至最底層。如拔恩斯所言,世界將人分成傷慟過的,與不曾傷慟過的,如此區隔便是我們必須不斷跨越的回歸線。
作者簡介:
朱利安‧拔恩斯(Julian Barnes, 1946.01.19-)
‧ 法國藝術與文學勳章
‧ 曼布克獎
‧ 大衛‧柯恩終身文學成就獎
‧ 毛姆文學獎
出生於蘭徹斯特,自幼受家族薰陶,奠定深厚文學基礎。畢業自牛津大學現代語文學系後,曾參與《牛津大辭典》編纂工作,擔任《新政治家》、《新評論》編輯,撰寫評論。
一九八○年首度發表小說《Metroland》即獲毛姆文學獎肯定,此後作品持續受文壇矚目,一九八四年以《福婁拜的鸚鵡》進入布克獎決選、獲費伯紀念文學獎,從此晉身當代重量名家之列。拔恩斯後以《England, England》、《Arthur & George》共三度進入布克獎決選名單,終於在二○一一年以《回憶的餘燼》榮獲曼布克獎,其對人心的精湛描寫為拔恩斯贏得「無與倫比的心靈魔術師」美譽。他的作品多次改編為舞台劇、電影。
拔恩斯與妻子派特.卡凡納相識於一九七八年,翌年結婚。派特原從事廣告業,後從事文學經紀長達四十年,她不僅親自擔任拔恩斯的文學經紀,也與約翰‧厄文、馬丁‧艾米斯等當代重要作家共事。派特於二○○八年因腦瘤去世,從確診到過世僅短短三十七天,帶給拔恩斯巨大衝擊。本書即是拔恩斯歷經喪妻之慟、潛伏數年之後寫下的作品。
譯者簡介:
顏湘如,美國南伊利諾大學法文系畢業,現為自由譯者。譯著包括《我心中的陌生人》、《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:帕慕克哈佛文學講堂》、《別樣的色彩:閱讀‧生活‧伊斯坦堡‧小說之外的日常》、《梅岡城故事》、《守望者》、《我會回來找妳》、《時鐘心女孩》、《S》、《雙面陷阱》等數十冊
生命的測量(曼布克獎得主.《回憶的餘燼》作者拔恩斯傷懷之書)
2025新春促銷
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